2022年中国纤维板行业重点企业洞析:丰林集团VS平潭发展「图」

时间: 2024-03-16 来源:开云电竞官网入口

  纤维板,是指由木质纤维素纤维交织成型并利用其固有胶粘性能制成的人造板,制作的完整过程中可以施加胶粘剂和(或)添加剂。

  通过有关的资料查询及数据比较,选取了纤维板行业内的两家上市企业:广西丰林木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丰林集团”)和中福海峡(平潭)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潭发展”)来做关于纤维板行业发展状况的对比分析。

  丰林集团于2011年9月29日在上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601996);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中国林业重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广西林业第一家也是唯一在主板上市的企业;获得“中国板材国家品牌”和“广西名牌产品”等荣誉称号;历任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副会长单位,中国林产工业协会纤维板专业委员会轮值理事长单位,无醛人造板国家创新联盟发起单位。丰林集团拥有产权林地约20万亩,在安徽池州、广东惠州、广西南宁等地拥有5家生产基地,纤维板、刨花板合计产能规模达130万m³。

  平潭发展于1996年3月27日在深圳交易所成功上市(股票代码:000592);是福建省农、林业产业化省级重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旗下拥有30多家子公司,旗下子公司通过了国际上要求甚严的森林认证FSC-COC产销监管链认证、美国CARB/EPA认证、ROHS认证、日本F☆☆☆☆认证、REACH检测、EN16516检测、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在技术创新方面拥有9项专利。此外,旗下四家工厂拥有四条中高密度纤维板生产线万立方米。

  对比而言,虽然两家企业的总资产相差不大。丰林集团2022年9月的总资产(40.9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4%;平潭发展2022年9月总资产则是41.4亿元,同比下降0.4%。

  从2022年9月净资产规模来看,丰林集团(28.1亿元)高于平潭发展(26.1亿元),同比变化率分别是-0.5%、0.4%。

  2022年1-9月,丰林集团总营业收入为13.9亿元,同比下降5.9%;平潭发展的总营收(13.7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8.2%。此外,丰林集团(8.3亿元)的2022年1-9月企业总经营成本高于平潭发展(8.2亿元),同比变化率分别为-1.8%、-25.9%。

  分产品来看,丰林集团和平潭发展的企业营业收入都大多数来源于于纤维板。2021年,丰林集团的纤维板产品营收在企业总收入中的占比达56.52%;平潭发展的纤维板营收占了企业总收入比例的46.25%。

  2022年1-9月,丰林集团归属母公司净利润(0.48亿元)高于平潭发展(0.11亿元),二者之间相差了0.37亿元。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纤维板行业发展监测及市场发展的潜在能力预测报告》

  2021年,丰林集团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5.90%)高于平潭发展(-13.88%),盈利能力也较平潭发展而言更为优秀。此外,丰林集团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变化幅度更小,走势更平稳。

  2022年,丰林集团的研发投入金额为0.23亿元,较上年减少了0.04亿元,研发投入总额占了营业总收入比例的1.13%。2021年,平潭发展的研发投入金额为0.052亿元,同比增加了0.001亿元,研发投入在营业总收入的占比为0.33%。

  分企业来看,丰林集团的2021年纤维板行业营收11.7亿元,同比增长14.8%;平潭发展则是营收7.4亿元,较上年增长11.2%。

  2021年,丰林集团的纤维板经营成本为10.66亿元,同比增长达20.46%。平潭发展的纤维板经营成本(6.71亿元)较上年增长14.34%。

  2021年,丰林集团的纤维板行业毛利率为8.7%,较上年减少了13.0个百分点;平潭发展的纤维板行业毛利率为9.7%,同比减少了2.5个百分点。此外,丰林集团的2022年纤维板毛利率(0.3%)同比减少了8.4个百分点,降幅十分明显。

  2022年,丰林集团的纤维板生产量为137.0万立方米,同比增长33.96%;纤维板的销售量是127.7万立方米,同比增长29.10%;库存量(12.9万立方米)则是较上年增长30.58%。

  2021年,平潭发展的纤维板生产量为52.05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9.41%;纤维板的销售量(51.57万立方米)则是较上年增长18.07%;库存量是5.07万立方米,同比增长达209.72%。

  华经情报网隶属于华经产业研究院,专注大中华区产业经济情报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传统及新兴行业研究、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市场调查与研究、专题报告、定制报告等。涵盖文化体育、物流旅游、健康养老、生物医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汽车电子、农林牧渔等领域,还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费、新金融、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领域。